中國人做了其他人就不要再做了(二)
分工細而交易成本低
中國企業把產業分工做到了極致,充分發揮了資源的最大優勢。中國的華東、華南目前已經出現不少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之間的分工非常細致。一把小小的雨傘,要20多個工廠協作完成。一輛摩托車要100多家工廠協作完成。這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產業分工體系——分工精細、配合嚴密。我們相信,依靠這樣的產業模式和分工體系,中國企業在制造業上的優勢將越來越明顯。即便是現在中國企業尚不占優勢的行業,比如汽車,總有一天會像家電、摩托車一樣,外資A的退出僅是一個時間問題。
低成本的優勢,加上多年確定的分工機制,把中國市場的各種資源發揮到效益最大化。與此同時,盡管中國的制造業分工是世界上最細的,但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卻始終不高,這是中國制造業的特色,更是優勢。在珠江三角洲,一個普通勞動力的工資在二十年時間幾乎沒有變化,這是中國特有的社會環境、也是中國的特色,這種特有的社會環境造就了只有中國企業才具備的低成本的競爭力。
如何突破管理困境
但我們也應當看到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的短板。特別是當分工越來越細,企業自身所做得東西越來越少,供應鏈系統越來越長的時候,也會生發出諸多困惑:第一:更細的專業化分工、更多的企業參與合作導致產品產業鏈的延長和管理的復雜化。第二,誠信度不高導致管理監管困難及管理成本上升。第三,技術含量增加導致產品開發需要很多企業同時參與,同步開發。第四,工業計算機的普及要求其系統資源與現有管理系統集成實現信息資源共享。99%甚至100%的產品都由別人做,分工細化后如何去控制質量,這將是未來企業管理的巨大挑戰。
正是因為面臨這樣的難題,對于中國的制造業企業來說,就格外需要借助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相關軟件供應商的支持和幫助,為中國制造業企業打造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供應鏈
by新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