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除濕機及其觸動開關結構的制作方法
一種除濕機及其觸動開關結構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開關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除濕機及其觸動開關結構?!颈尘凹夹g】[0002]除濕機是一種將室內空氣中蒸氣狀的水壓縮成液態水,從而得到除濕效果的機器。其壓縮得到的液態水儲存于除濕機的水箱之中,當水箱中的水集滿時,需要將水箱抽出,把水箱中的水倒掉,在頻繁抽拉水箱的過程中,現有技術中一般的卡扣配合結構容易使得卡扣處變松,不能有效地鎖緊水箱。[0003]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實用新型內容】[0004]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除濕機及其觸動開關結構,旨在解決現有的開關結構在頻繁使用后容易松動、穩定性不高的問題。[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0006]—種觸動開關結構,包括開關基座、設于所述開關基座內并可相對所述開關基座滑動的滑動塊、連接于所述滑動塊并與所述滑動塊一并滑動的回轉彈簧和轉動擋塊、驅動所述滑動塊滑動的伸縮彈簧,以及限制所述滑動塊位置的拉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塊上設有滑動槽,所述滑動槽內具有第一限制位和第二限制位,所述拉桿的一端連接于所述開關基座上,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滑動槽內并可在第一限制位和第二限制位之間滑動,所述拉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限制位時,所述滑動塊收容于所述開關基座內,所述轉動擋塊受開關基座抵接而關閉,所述回轉彈簧呈壓迫狀態;所述拉桿的另一端位于第二限制位時,所述滑動塊受伸縮彈簧的彈力而滑出開關基座,所述轉動擋塊受回轉彈簧的力而打開。[0007]所述的觸動開關結構,其中,所述開關基座上還固定設置有一壓簧片,所述壓簧片包括位于上部的壓接部和與之連接的位于下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開關基座底部,所述壓接部的底部抵持在所述拉桿上方。[0008]所述的觸動開關結構,其中,所述壓接部的一端向上翹起并固定在所述開關基座上,所述壓接部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拉桿上方。[0009]所述的觸動開關結構,其中,所述壓接部的翹起的一端設置有固定孔,相應在所述開關基座上設置有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內的凸起。[0010]所述的觸動開關結構,其中,所述滑動槽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限制位和第二限制位連線的左側的左滑道以及位于所述連接的右側的右滑道,所述滑動槽內還設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限制位右側的、用以將所述拉桿導引至所述左滑道的第一凸臺,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限制位左側的、用以將所述拉桿導引至所述右滑道的第二凸臺。[0011]所述的觸動開關結構,其中,所述回轉彈簧和轉動擋塊通過一銷釘連接,所述回轉彈簧和轉動擋塊的中心均設置有一用于安裝所述銷釘的通孔,所述銷釘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轉動擋塊上。[0012]所述的觸動開關結構,其中,所述滑動塊的外側面對稱設置有滑槽,所述開關基座的內側面相應對稱設置有用于在所述滑槽內滑動的凸起條。[0013]所述的觸動開關結構,其中,所述開關基座的內壁設置有凹槽,所述拉桿一端固定于所述凹槽中,另一端在所述滑動槽內滑動。[0014]一種除濕機,其中,包括一除濕機本體以及連接于所述除濕機本體的水箱,所述除濕機本體上設置有如上所述的觸動開關結構。[0015]所述的除濕機,其中,所述水箱的頂部設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設置在轉動擋塊內。[0016]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觸動開關結構,其結構巧妙,通過拉桿在滑動槽內滑動,通過滑動槽內第一限制位和第二限制位的限位,保持開關的開閉狀態,本實用新型的觸動開關結構應用于除濕機中可使水箱抽拉更方便,且可避免頻繁的抽拉水箱對裝配處造成的影響?!靖綀D說明】[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觸動開關結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觸動開關結構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觸動開關結構較佳實施例的內部示意圖。[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觸動開關結構較佳實施例的另一狀態內部示意圖。[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回轉彈簧的結構示意圖。[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除濕機未拉出水箱時的結構示意圖。[0023]圖7為圖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0024]圖8為本實用新型除濕機拉出水箱時的結構示意圖。[0025]圖9為圖8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揪唧w實施方式】[002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除濕機及其觸動開關結構,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0027]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觸動開關結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觸動開關結構包括:[0028]—開關基座10,及設置在所述開關基座10內并沿所述開關基座10滑動的滑動塊14;結合圖2和圖3所示,在所述開關基座10上設置有一拉桿17,所述滑動塊14頂面設置有用于供所述拉桿17滑動的滑動槽18,所述滑動槽18設置有用于對拉桿17進行限位的第一限制位22和通過滑道與所述第一限制位22連接的第二限制位23。所述滑道是由所述滑動槽18形成,所述滑道包括左滑道181和右滑道182。所述滑動塊14與所述開關基座10之間還設置有沿所述滑動塊14滑動方向伸縮的伸縮彈簧16。[0029]在初始狀態下,該拉桿17連接于滑動槽18的一端拉扣在第一限制位22上,當沿所述滑動塊14滑動方向向內按壓所述滑動塊14時,所述滑動塊14向內滑動,將使伸縮彈簧16被壓縮,此時撤去外力,通過伸縮彈簧16的彈性回復力,將使拉桿17由第一限制位22通過滑道滑動至第二限制位23,這樣通過第二限制位23的限制作用,使拉桿17連接于滑動槽18的一端拉扣在第二限制位23上。而第一限制位22相對第二限制位23靠外設置,所以滑動塊14在撤去外力時向外彈出的距離即為第一限制位22與第二限制位23之間的距離。更優選地,在所述第一限制位22和第二限制位23的一側邊設置有凸臺,第一限制位22側邊設置第一凸臺24,第二限制位23側邊設置第二凸臺25,所述的第一凸臺24設置在第一限制位22的右側位置,所述第二凸臺25設置在第二限制位23的左側位置。這樣在沿所述滑動塊14滑動方向向內按壓所述滑動塊14時,由于拉桿17受到第一凸臺24的限制而向左偏移,在撤去外力后,所以拉桿17只能沿著左滑道181滑動;當再次沿所述滑動塊14滑動方向向內按壓所述滑動塊14時,所以滑動塊14向內滑動,由于拉桿17受到第二凸臺25的限制,所以拉桿17只能沿著右滑道182滑動,這樣拉桿17連接于滑動槽18的一端從第二限制位23通過右滑道182滑動至第一限制位22,并在撤去外力時通過伸縮彈簧16的彈性回復力作用使拉桿17由第一限制位22限制住所述滑動塊14。這樣滑動塊14便回復原位。[0030]進一步,結合圖4和圖5所示,在所述開關基座10內還設置有回轉彈簧20和轉動擋塊11,所述回轉彈簧20和轉動擋塊11通過一銷釘19連接,所述回轉彈簧20—端連接于轉動擋塊11內,另一端連接于滑動塊14內;請參照圖1,在初始狀態下,所述轉動擋塊11受所述開關基座10的側面抵擋而呈鎖合狀態,當向內推動滑動塊14并撤去外力時,即在滑動塊14由第一限制位22滑動到第二限制位23的過程中,因滑動塊14向外彈出一段距離,帶動轉動擋塊11向外移動,此時轉動擋塊11脫離與開關基座10側面的抵擋,因而回轉彈簧20發生從壓緊回復至自然狀態的變化,所以通過所述回轉彈簧20帶動所述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