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如何預防風濕疾病
風濕病、外周血管疾病、流感、哮喘和過敏性鼻炎都是春季高發病。春天來了,本該是氣溫回暖(南方俗稱回南天)的季節。然而,南方的春天往往乍暖還寒,再加上連綿不斷的梅雨天,又濕又冷的天氣反而讓很多人“頂唔順”,風濕病、外周血管疾病、流感等疾病成為高發疾病。
此外,南方的春天,百花盛開,過敏性疾病的“元兇”之一——花粉過敏原使得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發病或發作人群大增。
如何遠離這些“春季病”?專家認為,及早預防和規范治療,是最有效的方法。
流感病毒蔓延時人口稠密處中招率50%
據深圳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陳德雄介紹,每到春季,由于氣候溫濕多變,呼吸道疾病會增加,尤其是流感多會流行。今年自3月10日以來,醫院的急診兒科門診,小兒流感患者扎堆,每天都有至少幾十個流感患兒。
學齡兒童和老人最易中招
深圳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介紹,流感潮爆發與流感的傳染途徑有關,流感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咳嗽、打噴嚏都會傳播流感,口鼻的分泌物則為感染物。病毒通常經由口腔、鼻腔或眼睛的黏膜進入身體里。每當流感病毒蔓延時,一般人被傳染的幾率約在10~20%,若是在人口稠密處,則可能高達50%以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流感,而學齡兒童是最容易受感染的人群,其次是老年人。
譚小華介紹,根據流感發病的先后順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通常出現食欲不振、倦怠、腰痛、肌肉酸痛、關節痛等發病前的征兆;第二階段為已經感染上流感,出現咳嗽、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喉嚨痛以及聲音沙啞等,都是最常見的癥狀,約持續3~5天左右,還會伴隨全身酸痛的癥狀;第三個階段為發病持續,發病癥狀持續兩周以上,仍出現咳嗽以及倦怠情形,如無適當治療,可能會出現嚴重并發癥,如支氣管炎、肺炎、腦炎以及心包膜炎等。另外,約有25%的學齡兒童會出現腸胃癥狀,如惡心、嘔吐及腹瀉等,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持續高熱不退、痙攣的現象,造成猝死意外。
得過一次流感仍然會中招,很多人以為得過一次流感就不會得第二次,譚小華說,這種認識有誤,流感病毒之所以能不斷形成威脅,就是因為流感病毒會產生突變,即使曾經感染過流感的人,也可能對新變異的病毒不具免疫力而再次感染。因此當病毒產生新的變異,而大多數人身上均無免疫力時,就會發生流感流行。
譚小華稱,家長在應對孩子流感時,要區分癥狀,如果孩子的癥狀輕微,那么可以按照一般的感冒方式進行家庭護理,主要原則為:合宜的退熱處理、提供舒適涼爽的環境、保持心情愉快、提高水分攝取(多喝水)等。
而如果在發病過程中出現比較嚴重的全身癥狀,如高熱、極度倦怠、全身肌肉酸痛、劇烈咳嗽、嚴重腹瀉或脫水等,家長應當立即讓孩子就醫,并給予適當緩解的一般性藥物,必要時給予抗流感病毒藥物。此外,孩子若發熱超過一周或反復發作,可能已經不是流感的自然病程,提示流感已經產生并發癥,此時一定要再去醫院就診,接受檢查與治療。
接種流感疫苗注意禁忌
對于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譚小華稱,需要考慮年齡因素,12歲以下兒童只適合接種副作用比較小的裂解病毒疫苗;8歲以下兒童第一次接種疫苗時,必須間隔至少一個月接種2次,以強化免疫增強作用。往后再接種疫苗的時候,就只需要再接種一劑了。
流感疫苗是一種安全的不活化疫苗,可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于不同的部位,并不會有效力或安全性上的問題。不過也有少數人接種后,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發熱、倦怠的輕微反應,但一般均于接種后一、二天內恢復,嚴重的副作用則極少發生。不過,對于已知對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分過敏、年齡6個月以下,或過去注射流感疫苗曾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孩子,不宜接種。
四招防御天氣變化對關節疼痛的影響
“春天的濕冷,讓風濕病患者最為苦惱。”深圳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張建瑜介紹,沉睡了一個冬天的風濕病病魔通常會在春季“蘇醒”,如果之前的風濕病沒有被很好地控制,春季將是風濕病患者病情容易復發或加重的季節。
風濕病不是老年人專利
張建瑜說,很多人誤以為,風濕病是老年人專利,其實風濕病的患病是不分年齡的,有些風濕病患者還不到20歲。風濕病大多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部分風濕病患者首先表現為關節痛或病程中出現關節痛,因此,如果出現關節痛常常提示風濕病的可能,要引起注意,避免風濕病帶來的關節殘毀或臟器損害。
風濕病的發病因素有很多,可以是感染、免疫功能紊亂、代謝異常、家族遺傳以及退行性病變等,而風、潮濕、寒冷等環境因素作為外因或是誘發因素,常常導致風濕病發生或加重。
對于風濕病患者而言,天氣對疾病的影響十分明顯,天氣驟冷、天氣多變都會誘發風濕病。張建瑜說,天氣影響關節痛的機制主要是:人體受到陰冷潮濕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流變慢,關節部位溫度下降最明顯,代謝過程延遲,滑膜黏液增加,給關節活動增加了阻力;另外,風濕病患者植物神經系統調節能力下降,由于不能及時調節而導致關節附近血管收縮。因此,如果氣溫在短時間內驟降,將導致關節疼痛。此外,部分風濕病患者除了關節痛加重,還可能出現乏力、肢體青斑、肌肉酸痛、畏寒低熱、咳嗽氣促、雷諾現象等。
可適當戴護膝為關節保暖,要防御天氣變化對關節疼痛的影響,應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鍛煉時關節活動的幅度應由小到大,不要過多而又集中地進行大強度的跑、跳活動,以免關節負擔過重,導致復發。
2)保持室內清潔。室內空氣要流通,地面要干燥,衣服、被子要勤曬,防止感冒,以減少誘發因素。
3)及時增減衣服,免受潮濕和寒冷的侵襲,可適當戴護膝等為關節保暖。
4)經常按摩病變部位,消除腫脹、使肌肉得松弛,睡前可溫水沐足,促進血液循環。
短暫發作并非等于病情惡化,風濕病患者除了懂得應對天氣變化引起的關節病變或病情加重外,還需要及時進行就醫,檢查關節痛原因及復查疾病是否復發或加重,并及時進行標本兼治,方可防止風濕病導致的惡性結局。另外,因天氣變化而引起的關節痛,風濕病患者也無需恐慌,短暫發作并不一定表明病情惡化。
濕冷天氣容易誘發外周血管疾病
“廣東的春天跟北方的春天不一樣,特別濕冷。”深圳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楊澄宇介紹,寒冷本身就很容易誘發外周血管疾病,潮濕又會讓人對痛更敏感。
他說,春天容易高發的外周血管疾病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一是間歇性跛行,即走一段路腿就疼,必須坐下來休息一陣才能行走,行走一段,腿又會疼;二是由于缺血嚴重導致的腿部不走也疼;三是爛腳。這三種癥狀,都是動脈硬化閉塞造成。因此,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非常重要。
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是一個緩慢進展過程,也是一個正常老化的過程,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進程。血管就像家中的自來水管一樣,用的時間長了,管道內壁就要結垢、生銹,逐漸導致管道受阻而無法供水,當然這個管道變化過程,與水質有關,與管道質量相關。
遠離6大危險因素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血管的硬化狹窄呢?
1)餐餐大魚大肉,血管容易堵。他說,常在外面應酬,餐館里的菜多用“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炮制出來,導致血管里的脂肪越來越多,動脈粥樣硬化加速,最后將血管堵塞。
2)晝夜顛倒,打亂血管生物鐘。
他說,熬夜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動脈硬化加速。長期“黑白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3)一天兩包煙,血管易“中毒”。“吸煙是導致動脈硬化加速的元兇之一,哪怕你身體再好,一天兩包煙,也肯定會給血管留毒,讓它一天天脆弱下去,動脈硬化加速。”他說,熬夜時吸煙,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
4)運動少,血管垃圾多。他說,多運動能讓更多的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微循環,延緩動脈硬化進展;而長期不運動,血管內的垃圾會逐漸累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個“不定時炸彈”,還會影響到毛細血管供血,并且隨時可能被引爆。
5)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癥加速動脈硬化,拖累心腦血管。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死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糖不僅累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發生病變,血糖高的人,腦卒中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
6)壞心情加速動脈硬化。瑞士專家最近證實,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加速動脈硬化、血管老化,而且好心情則可以減輕血管張力,延遲血管老化。
7招趕走動脈硬化
如果已經有了動脈粥樣硬化怎么辦?楊澄宇建議,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吃點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
2.多吃含魚油多的食品。魚肉富含硫氨酸、賴氨酸、脯氨酸及牛黃氨酸,有改善血管彈性、順應性及促進鈉鹽排泄的作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還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的功能。
3.富含精氨酸的食物。例如海參、泥鰍、鱔魚及芝麻、山藥、銀杏、豆腐皮、葵花籽等;膳食中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6、B12,會使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4.補充葉酸對降低冠心病和中風發病率有重要作用。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應多攝食富含葉酸的食物,如莧菜、菠菜、龍須菜、蘆筍、豆類、酵母及蘋果、柑橘等。
5.多攝入天然抗凝與降脂食物。如大蒜、洋蔥、青蔥、茼蒿、香菇、龍須菜及草莓、菠蘿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葡萄、橘子中含有少量類似阿司匹林的水楊酸抗凝物質。降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蘿卜、山楂、紫菜、海帶、核桃及橄欖油、芝麻油等。
6.飯前運動,讓動脈硬化減速。國外研究顯示,每天運動半小時,如走路、騎自行車、慢跑、游泳等,都能起到減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輕化”程度,防止變老。如果飯前適度運動,保護血管的效果更好。此外,大步快走是一種不錯的心腦血管操,可以增強肌耐力并增強血管彈性。在血管有節奏地收縮、舒張時,血管的活力量可恢復。
7.每周兩塊巧克力。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劑黃酮素,能防止動脈硬化,同時增加心肌活力、放松肌肉。
注意預防性治療哮喘、過敏性鼻炎
春季到處是花粉,很多人對花粉可能會過敏,容易誘發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
預防性治療更重要
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周兵教授介紹,深圳地區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為14.1%。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關聯性是肯定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中國兒童哮喘病人中近60%有鼻炎,5%~10%的慢性鼻竇炎伴有哮喘。在國外很多研究證明,兒童過敏性鼻炎的早期干預可以減少哮喘的發作。
周兵還指出,有過敏因素的鼻炎,合并哮喘的比例較高。有的人先有哮喘,有的人先有鼻炎。如果沒有很好地治療過敏性鼻炎,發展成哮喘的危險性較高,尤其是孩子。因此,預防要提前,要防止有鼻炎的孩子日后發生哮喘。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科專家鐘南山認為,首先要注意治療,如果有過兩三次接觸到這些花粉就哮喘發作的經歷,就應該常備一些可以臨時控制的藥物。比如,最常用的支氣管舒張劑。但是,這種止喘藥不能使用太頻繁,頻繁使用容易造成心率失常而死亡;其次,就是預防性的治療,即預防性地用藥。
脫敏治療不是主流
得了過敏性疾病,是不是都要做脫敏治療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兒內科主任醫師洪建國教授說,到目前為止,脫敏治療不是哮喘的主流治療方法,但是,脫敏治療的確是目前唯一可能改變病程的方法。目前我們國內主要的脫敏是螨。如果哮喘明確就是螨引起的,哮喘要用很大的藥物劑量才能控制,而且生活中又無法回避螨,這種情況可以去做脫敏。但目前脫敏治療主要針對螨蟲過敏,非螨過敏國內并無相關治療藥物。如果既是螨過敏,又是霉菌過敏,單純的脫敏治療,成功率也會很低。
此外,洪建國還指出,兒童的免疫系統在7周歲前都是不成熟的,60%的兒童哮喘到成人時可好轉。而且,脫敏治療需要耗費大量金錢和時間,治療時長至少要兩三年,從全世界來說有效率不到70%,因此,兒童脫敏治療不必過早進行。
上述疾病的起因幾本都和潮濕有關,長時間的潮濕溫暖的環境會滋生細菌、真菌、病毒,并且會附著在空氣中的水汽中,被人體吸入便成了致病的因素。要徹底杜絕這類情況的發生,必須要在家中配備一臺一定功率的除濕機,保持家中空氣的干燥。